云南省楚雄高级技工学校
菁菁校园

菁菁校园

您的位置 \ 

台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观感

2017-01-05
浏览次数:


台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观感


茅建华


2016年5月,我作为昆明市教育参访团的一员,有机会到宝岛台湾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学习和考察,重点到访了台湾国立民雄高级农工职业学校和台北市立内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兹将此行的一些印象和感想记录于下,以利交流、思考和借鉴。

观感之一:升学导向唱主角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把中等职业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其办学政绩和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标准。所到访的两所职业学校的校长都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他们学校的升学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而很少提及学生的就业情况。这让我们先是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我们普遍认可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但随着沟通与了解的深入,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以升学为导向”的台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较好地促进了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要,还拓宽了中职生的升学通道,方便了中职生继续求学深造。从结果来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满足产业界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个性特长;有利于使学生的兴趣与所选专业相结合,为学生学有所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满足家长和学生追求更高学历的内在需求。

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台湾技职教育经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高等教育双轨制度——普通教育体系和技职教育体系。其中技职教育包括中等技职教育和高等技职教育,并将技职教育学制层级逐渐上移。台湾技职教育纵向自成体系,横向又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目前,台湾的职业教育学制已形成专科学校、技术学校及科技大学(含研究所)的一贯体系。相对完备的技职教育学制,可以让接受技职教育的学生有机会读到本科、研究生,甚至获得博士学位。以升学为导向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台湾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满足了学生的升学愿望。而台湾中职升学率在1998年只有24.76%,到2008年达到86%,目前普遍超过了90%。被誉为“台湾爱迪生”的邓鸿吉,曾就读于雾峰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机械科,他一路升学直到获得硕士学位,并获得了300多项发明专利。

观感之二:中华文化受重视

    “中华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在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上不重视,所以职业院校出来的学生职位一般都比较低”,这些是台湾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为。在台期间给我们的感受是台湾的职业院校非常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都希望学生能够尽可能早和尽可能多地接触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非常高。我们参访的两所学校校园都不大,但校园每一个场所和角落都经过精心的设计,都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与专业特色,形成了书香气息浓郁的育人环境。整个校园环境整洁,车辆停放井然有序,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垃圾分类细致到位;绝大多数师生的服饰简洁得体,举止儒雅,具有“书卷气”的清新形象;学生的德行考核成绩,被作为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学校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明言行、诚信品质、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

台湾的职业学校一般都用一些对中华文化概括精深的字、词来做校训,如:仁、义、礼、智、信、忠毅、精诚、坚毅、明礼等。一般都从“做人”为起点,以“做事”为载体,围绕礼义、廉耻、诚信、励学、笃志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努力让中华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学校里常常能看到以“忠、孝、仁、义”等字命名的班级(如:机械一孝班、电子二仁班);建筑物前“石来运转”的雕塑;图书室里“马上封侯”的摆件等;都烙有中华文化深深的印记,其中的寓意更是潜移默化、兹养心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台北市立内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校名联,其上联是:“内蕴光华蜚声五湖”,其下联是:“高展技艺驰名百工”,横批取自上、下联首尾汉字:“内湖高工(学校的简称)”,真可谓别出心裁

观感之三:评鉴体系较完备

    与大陆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相对应,台湾地区除了非常完整的技职教育体系外,还有一套较为完备的评鉴体系。通过这套评鉴体系良好地运行和不断地完善,较好地促进了职业学校的自我改善能力的增强,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引导了技职教育的发展。自1975年开始,台湾地区的评鉴体系建设经历了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委托专业学术团体、委托专业评鉴团体、认可国内外专业评鉴机构、授权外部评鉴机构的发展过程。如今,主要通过专业评鉴机构的彼此竞争,来保证评鉴结果更加合理,评鉴质量更加可靠。此外,评鉴的重心也从过去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学习”为本位,从重视“评鉴的过程”转向重视“评鉴的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8月起,评鉴的结果改为了“认可制”,将过去常用的校标参照转变为采用自我参照,使得职业学校之间不需相互对比,而只需单纯地和自己比,促使职业学校不断去突破自己。

台湾职业证照分为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考核规范严格,淘汰率也相对较高。取得证照后,对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加薪、升迁都有较大帮助。台湾地区的《职业训练法》就明确规定:在加薪和录用技术人才时,丙、乙、甲三级证照分别等同于中等职业学校、专科、技术学校毕业等级。在台湾,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各职业学校也积极鼓励学生获取专业证照,并可以用证照来取代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因此,接受技职教育的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要取得毕业资格证书,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证照。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使得“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好的认可。比如:有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回头报考第二专科,以求获得职业证照和习得一技之长。

观感之四:建教合作有成效

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与大陆的校企合作相类似,但台湾的建教合作是比较紧密的,校企双方的责任界定是比较清晰的,校企双方要全程参与和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是比较明确的。早在1954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就制定了《建教合作实施方案》,积极促进产业界与技职教育的合作,努力满足产业界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引导产业界协助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条件。台湾成为东南亚经济腾飞的“四小龙”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通过以IT(他们称之为:半导体)为主的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产业界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这自然就使得全社会对技职教育的重要作用有了更为清楚的了解,也就使建教合作模式成为了推进校、企发展和实现校、企双赢的成功案例。因此,台湾的建教合作模式也就具有了可供我们研究和借鉴的意义。

所谓建教合作,就是指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职业与技术的训练工作。建教合作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在学校接受必需的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训练岗位接受就业所需的技能训练。在学制上实行“三三制学习法”,即: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三个月到企业实训,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课堂和实训的轮换,在校生和实训生轮流安排,保证在校生和企业实习生的相对均衡。2004 年台湾地区又出台了《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旨在进一步推进建教合作并强化管理和考核,该办法规定教育行政机关可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访视考核,考核结果为绩优者将给予奖励,办理不善者将限期改善,必要时可责令其停办或不予受理下次申请案。建教合作不但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实训场所和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薪资补助,也为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当企业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时,职业学校的相关工作室就会及时聘请学校专家、教授协同攻关,并鼓励教师与企业界积极配合,做好相关的研发、咨询和服务。